夏天不防暑秋天易高烧 切忌贪凉以免损伤阳气
2022-06-02
来源: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说的是季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各个季节的主气与人体五脏具有通应关系,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容易被邪气所伤,还会影响到下个季节的健康。
春季多风,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始生发、生长。中医认为,春主肝胆,因此在养生方面要注意保暖防风、顾护阳气、养肝护肝。春季被风邪所伤,立即发病是感冒;如果当时不发病,风邪存留在体内,到了夏季会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消化不良,出现腹泻。
夏季在五行属火,对应人体的心。夏季心火旺盛,会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同时,暑是夏季的主气,暑必夹杂湿。如果夏季被暑邪所伤,当时没发病,邪气潜伏在身体里,到了秋季遇到秋凉,就会招致疟疾,出现恶寒高热、口渴欲饮,穿上衣服热,脱掉衣服就冷,肌肤无汗,出完大汗烧才退。因此,夏季养心是关键,饮食宜清淡,注意静心养神,保证充足睡眠,运动量不宜过大,适度防暑降温,切忌贪凉,以免损伤阳气。
秋在人体主脾,秋季被湿邪所伤,如果立即发病,会出现食欲欠佳、腹泻等症状;若不立即发病,湿邪蓄于体内,日久郁而化热,等到冬季来临,外寒内热相搏,就容易伤肺,导致咳嗽等问题。因此,秋季养生调脾是关键。在饮食上,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冷瓜果,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冬天是封藏阳气的季节,以便来年阳气的升发。如果冬季被寒邪所伤,当时未能发病,寒邪滞留体内,郁久生热,到了春季,就会导致温病,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咽喉痛、咳嗽等。因此,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肾阳,尤其是要做好前胸、后背、腰部及下肢的保暖;可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羊肉;睡前用热水泡脚,早睡晚起;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咋样老年癫痫治疗费用上海癫痫病董巧娥痊可- 上一篇: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炎症性肠病
- 下一篇:【经常用变色杯子喝水会有害处吗?】_饮食_危害